週熱門排行

知高圳步道:海角七號的師生情

  • 邱求慧
  • 12,378 次點閱
  • 58 次拍手
本文為網友的心得,以下內容不代表健行筆記立場。

知高圳步道位於台中市烏日區,是一條圳路旁的步道,非常平緩而寬敞。步道還可以連登學田山,海拔雖然不高,但視野卻意外地廣闊,除了烏日、彰化一覽無遺外,也可同時看到一高和二高穿越市區而過,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。

在日本時代的烏日國小,有一位年輕的女老師,她和學生有很深厚的感情。後來她回到日本定居,但經常都會想念她的學生們,七十幾年後的某一天,她已經高齡106歲了,她決定要在有生之年,找回這些學生們共續前緣,她有機會可以圓夢嗎?e8b333740118169606c5239003a06217.jpg

知高圳步道的入口在台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三段的登寺巷,可以從善光寺開始起登,沿著知高圳一路前行,步道相當平緩好走,樹木花草也很繁茂翠綠,圳水的水量不算小,在圳裡長了很多水草,隨著水流搖曳擺盪,有種奇幻的感覺。

0979010132d53d0108b7d4dfbc777ec1.jpg

途經一棵大榕樹,長在水圳的一側,樹根盤根錯節在水圳邊坡上,顯得相當巨大壯觀,很吸引遊客的目光,紛紛在這裡拍照打卡。

77c22f6648a3ce5d3b646de87f7004f6.jpg

知高圳建於日本時代的1941年,因為取水自知高庄(今台中市南屯區寶山里)的筏子溪而得名,全長15.6公里,共灌溉約三百餘甲的農田,是烏日和大肚地區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。

5e26baa1f25c9ada80de8c37163fc7d3.jpg

知高圳的特色之一稱為「引水橋」,總共有十處之多,主要目的是當水圳越溪時,必須以架高水橋引水,而步道也採取架高的木棧橋,還是緊貼著水圳而行。

a3a40de1ee8c5d6871f781103a47a33d.jpg

約行1.5公里的平坦路後,右轉改走雪蓮步道,又被稱為「好漢坡」,顧名思義就是步道開始逐步爬升,其間有水泥、木棧和輪胎等不同型態的階梯,路況還是相當良好,沒多久就可以登頂學田山。

9af0c3a3eb279aad02e15dc2e0dab5af.jpg

學田山的海拔為139公尺,有一顆陸軍三等三角點補點,山勢雖然不高,視野卻是意外的好,最特別的是,在山頂可以同時看到一高和二高,沿著烏溪的兩岸橫越過市區,山上大多是整片的芒草景觀,有一種蒼涼的感覺,在山頂享受著清風徐徐的吹拂,心情非常輕鬆愉快。

0ab32d7728e2438676445b5fc45e3da5.jpg

2015年2月27日,一封從日本寄來的航空郵件,送進了台中市的烏日郵局裡,信封上用很工整的毛筆寫著:「中華民國台灣省台中縣烏日鄉榮泉村中山路長壽巷24號」,先不要說早就沒有台灣省,台中縣也已經併入台中市了,更不要說長壽巷,根本是「查無此巷」,因為烏日歷經多次的地址整編,這讓送信的菜鳥郵差郭柏村傷透了腦筋,不知道如何投遞這封信件。

54ab222ee58598dccbf1c41c32c55d07.jpg

郭柏村回到郵局,和他的同事陳惠澤商量,兩人經過一番討論,都認為這一封信應該很重要,不可輕易退回日本。於是他們就採用最笨的方法,用地毯式搜尋的方式,逐一詢問在地的老人家,經過了十幾天的努力,終於打聽到了線索,這位收件人楊漢宗,就是榮泉里前里長楊本容的父親。拆開信件一看,大家都傻眼了,裡面除了一張用日文寫的信件以外,竟然還附了兩張烏日公學校(現烏日國小)在1939年的畢業照(如圖)。

2095e965c72efd0b325d19648bf7eba7.jpg

這封日文信經過翻譯,原來是來自於一位高齡106歲的女性高木波惠,她曾在86年前擔任烏日公學校的老師,前後大約有十年的時間,她對學生們有很深厚的感情,所以非常想念他們,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回到台灣。剛好那一年,台灣電影《KANO》在日本上映,讓她再度回想起這段甜蜜的記憶,於是請女兒代筆寫了這封信,希望找尋學生的下落,期待有機會再續師生情緣。

ce2bb239560ff9cc2ccfe58b9f25f408.jpg

高木波惠是日本熊本縣人,小時候隨著擔任警察的父親來到台灣,先在鹿港國小就讀,畢業後因為成績優異,考上台中女中,在台灣完成學業後,她也曾考慮過回到日本就業,不過她在台灣念書期間,愛上了這裡的環境,於是畢業後選擇繼續留在台中,並於1929年應徵成為烏日公學校的代課老師,那時的波惠才21歲,圖是她第一年的任職紀錄。

3c232c362457eca429bca0e3b10e252c.jpg

波惠負責的科目是國文(日文),主要是教一二年級的小朋友,她是一個很有耐心的老師,總是和顏悅色地對待學生們,從來也不會對學生發脾氣。她的教學相當認真,對於課業比較落後的學生,波惠老師還會在下課後,邀請學生到家裡補習,而且是免費的,她甚至下課後還會煮東西給學生吃。除此之外,波惠的裁縫手藝很好,她也會教導學生們刺繡和裁縫,讓大家對上學都感到興致勃勃。她還會購買制服和文具等物品,送給家境比較不好的學生,所以波惠老師不但年輕而且認真,非常受到學生的愛戴。照片是當時烏日公學校上課的情形。

917bfa394af72327c6f92b5c435cfeac.jpg

1931年,當時的嘉義高農獲得台灣高中棒球賽的冠軍,代表台灣進軍日本甲子園,這股氣氛感染了全台灣的民眾,連烏日公學校的學生們也陷入了一陣狂熱。那時候大家普遍物質缺乏,難得波惠老師有一台收音機,所以她就把收音機拿到了學校,陪著學生們一起收聽棒球轉播,並且由日文說得最好的楊漢宗同學翻譯,讓大家都沉浸在嘉農打進最後決賽的歡樂中。照片是1931時獲得台灣代表權的嘉農棒球隊。

fa972b17834d67ee65d481ed8b7b7776.jpg

波惠從一開始的代課老師,因為表現良好,也在5年後轉任正式老師,她總共在烏日公學校教了10年書,卻可惜在1939年二戰前夕的兵荒馬亂中,被迫離開台灣,回到出生地熊本縣。但是她還是很懷念在台灣的時光,她在台灣讀國小、中學,畢業後擔任了國小老師,甚至也在台灣結婚,生育了她的長女惠子,事實上她已經把台灣當做是她的故鄉了。而她的學生們也很懷念波惠老師,在她返回日本後,都還會寫信問候她,也很期待老師有一天可以回台灣探望他們。圖是當年烏日公學校上課的照片。

a662b403630857e32e85fb23fae0e710.jpg

不過可惜波惠一直沒有機會再回到台灣,而隨著她年紀越來越大,提筆寫信也越來越困難,只好中斷了和學生們的通信。但是,每當她聽到有關台灣的廣播,或是看到介紹台灣的節目,都會再度勾起她的回憶,回想一起上課、一起縫紉衣服,一起補習和用餐,一點一滴都讓她揚起嘴角的笑意。一轉眼,波惠106歲了,剛好那一年《KANO》在日本上映,又再度讓她想起和學生收聽棒球轉播的溫馨回憶,她心想:「我已經來日不多,好希望在有生之年,能找回學生們一起敘舊話當年」。於是波惠找出了過去和學生的信件,請她的女兒惠子幫她提筆寫了這一封信。照片是當年烏日公學校的早操活動。

40b71610a21d694db29df428f6eee400.jpg

可惜收信人楊漢宗也已經89歲,臥病在床且有失智的現象,但是他的兒子楊本容知道後,認為這一件事非常有意義,於是出面到處奔走協尋,終於陸續找到20餘名當年高木老師的學生。學生們聽說老師在日本極為思念大家,也感到非常興奮,興匆匆地想要組團前往日本探望老師,但是畢竟大家都年事已高,也不適合長途跋涉。於是,他們選擇了2015年9月8日這一天,也就是烏日國小建校100周年的日子,在台中市府的協助下,師生們透過視訊會議終於再度相逢。圖是一百年前設立國小時的公文,剛開始還只是犁頭店公學校(現南屯國小)的烏日分校。四年後才正式獨立為烏日公學校。

e0a189d652797ed1498661c43df36689.jpg

高木老師在視訊中感性告白:「因為有各位我覺得很幸福,而我也日日夜夜都在為各位祈福」,有一位楊姓同學則說:「我年紀大了,很多事情都記不住,但很奇怪烏日公學校的記憶卻很鮮明,那時老師就像大姊姊一樣照顧著我們」。溫同學則說,那時候家境不好,連買制服的錢都沒有,高木老師自掏腰包,送他一件制服,他牢記著這一件事情超過七十年。雖然無法真實面對面,但是透過科技的幫忙,他們彼此問候敘舊,雖然在千里之外,一百多歲的老師,和八九十歲的百髮蒼蒼學生們,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,懷念這珍貴的師生情誼。

daec8f5df251431e4a0a77ae1f152f2a.jpg

我站在學田山頂,望著孕育這個故事的烏日景色,也懷想著八十年前的美麗風光。這個故事被稱為真實版的海角七號,但不一樣的是,電影裡的戀人最後還是無緣重逢,但是在現實的故事裡,師生竟然可以在分離八十年後再度相聚,可以說比電影更感動人心。人們之間的情感如果夠真摯,就不會因為國籍不同而有所隔閡,也不會因為年代久遠而淡忘,反倒像醇酒一樣越陳越香。2020年,高木波惠以111年高齡過世,她很高興可以在人生終點前,完成她這此生最大的願望,相信她這一輩子過得精采,也了無任何遺憾。

0908ce23952f6b07be152c8955713932.jpg

善光寺->知高圳步道口->水橋->雪蓮步道->學田山->成功西路->善光寺

距離3.6公里,步行時間1小時10分,總爬升高度113公尺。

筆者是「一山一故事」作者,這本書紀錄了許多臺灣山岳、古道的歷史故事,被選為2022年博客來人文社科年度暢銷書。

留言

預設頭像